C、胀锚螺栓钻孔直径与深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或规范要求。
3.垫铁
(1)找正调平设备用垫铁应符合各类机械设备安装规范、设计及设备技术文件的要
求。
(3)使用斜垫铁调平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承受重负荷或有较强连续振动的设备应用平垫铁。
(4)每一垫铁组应尽可能减少垫铁块数,且不应超过3块,并少用薄垫铁。放置平
垫铁时,最厚的放在下面,最薄且不小于2mm的放在中间,并应将各垫铁相互用定位
焊焊牢。
(5)每一垫铁组应放置整齐平稳,接触良好,设备调平后,每组垫铁均应压紧,对
调整运转的设备用0.05mm塞尺检查垫铁之间及垫铁与底座面之间的间隙时,在垫铁同
一断面处以两侧塞入的长度总和不得超过垫铁长(宽)的1/3。
(6)设备调平后,垫铁端面应露出设备底面外缘,平垫铁应露出10-30mm,斜垫铁应
露出10-50mm,垫铁组伸入设备底座底面的长度应超过设备地脚螺栓的中心。
(7)安装在金属结构上的设备调平后,其垫铁应与金属结构用定位焊焊牢。
(8)设备采用无垫铁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设备的重量、底座的结构确定临时垫铁、小型千斤顶或调整顶丝的位置和
数量。
(9)设备采用减震垫铁调平,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或地坪应符合设备技术要求,在设备占地范围内,地坪(基础)的高低差不得
超出减震垫铁调整量的30-50%,放置减震垫铁的部位应平整。
2)设备调平时,各减震垫铁的受力应基本均匀,在其调整范围内应留有余量,调平
后应将螺母锁紧。
四、设备安装
1 静设备安装
1.1 基础的尺寸检查
对外观检验合格的设备基础进行几何尺寸检验,具体内容如下:
1) 基础定位中心线
2) 基础标高
基础标高的测量分两步:
首先,以基础施工图给定的基准标高点测量基础的基准标高点;
其次,以基础的标高基准点测量基础上表面的标高误差;
基础
基准坐标轴
卧式设备
基础
基准坐标轴
立式设备
≥
垫铁组搭接长度
≤500
垫铁组,
最多4 块
垫铁加设位置
设备支腿
或裙座
砼基础
垫铁组
钢直尺
2 机泵的安装
2.1 基础的尺寸检查
1) 基础位置、各不同平面标高、外形尺寸、预埋螺栓或预留地脚螺栓孔符合要求。
2) 基础验收合格后,安装前基础应进行以下处理:
a.放置垫铁处基础表面铲平。
2.2 设备就位
1) 设备及部件吊装,根据设备特点及现场实际情况,搭设高于设备基础标高30mm
的吊装平台,起重设备、运输设备进场道路、路面情况是否满足设备吊装要求。后利用
道木加滚杆滑移到设备基础位置。较小的设备用2-3 吨地牛一次倒运到位。
2)大型设备一体化净水装置设备就位时,采用 道木加滚杆滑移到设备基础位置后
吊装时,吊装点应选择制造厂商规定吊点。现场利用三脚架起吊一侧,另一侧用地牛移
到设备位置。施工吊装时设专职起重人员指挥,掌握好设备重心,时刻控制好移动设备
的动向。并且及时清理移动时路经线路所有障碍,确保移动设备顺利就位。
3) 划出设备的纵横向中心线,使设备的中心线与基础中心线重合。可利用撬杠逐
步将设备就位到指定位置。
图。对整个设备及部件吊装施工中危险源部位进行专人控制和监护。防止事故措施。
6)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环境
标高
中心线
地脚螺栓孔
5) 垫铁组层间点焊,同时监控水平度。
2.7 设备拆检
1) 设备拆检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可放在开箱检验后进行。
2) 在施工现场围出满足施工用地(或在仓库内) ,地面要干净平整,并配备有
架子、木板、塑料布等用品。
3) 制作吊装用活动三脚架,用于较重零部件拆卸和回装。
4) 根据场地大小,分批进行解体。
5) 按顺序拆卸机泵各零部件。零部件吊装须采用人工方法吊装,以免机械吊装动
作过大损伤设备部件。
6) 机泵解体深度根据厂方要求进行。
7) 根据施工图纸检查各部件尺寸及组装间隙。
2.8 机械对中
管道法兰与设备法兰螺栓孔应逐个对正,自由状态下每条螺栓均能自由穿过;把
紧时,使用百分表监测,偏差应符合要求。
2.9 单机试车
1) 试运应具备条件
a 与试运相关工艺管道及设备具备使用条件。
b 与试运有关水、电、气等公用工程及电气、仪表系统满足使用要求。
c 机器入口按规定加设过滤网,通过面积三倍于直径。
2) 电机系统
a 盘车应灵活,无卡阻。
b 启动电机,检查转向和设备运转情况(温度、电流、噪音、振动)。无异常现象
则运行至规定时间。
3) 机泵负荷试车
a 盘动转子、转动数圈,检查转子灵活轻便程度;
b 开启泵入口阀,使泵灌满介质,同时打开放空阀,排净泵内空气后关闭放空阀。
机泵为离心泵时关闭出口阀,为柱塞泵、计量泵时打开出口阀,并将活塞行程调为零行
程。
c 打开各压力表、流量表开关。
d 接通电源、点动电机,确认转向,并确认无其它异常现象方能正式启动。
e 启动电机,机泵为离心泵时在其达到额定转速后,逐渐打开出口阀,当机泵为计
量泵、柱塞泵时依次在0、25%、75%行程试运15min,最后在100%行程时,靠关闭出口
阀调节到额定压力,使泵在额定压力下连续运转2 小时。
f 连续运转时要做好泵试运转记录,随时检查机体内部及轴承运行声音是否正常,
检查压力、温升、润滑、冷却水等是否正常,利用振动仪检查泵轴承振动情况。
g 运转中应无异常音响,滚动轴承温度≤70℃,升温不应超过 40℃;金属填料函压
盖处温度不应超过60℃,电气、仪表设备应正常工作;振动值符合规范要求,试运转中检
查出问题,应及时处理。
h 停车程序:机泵为离心泵时,慢慢关闭出口阀门;机泵为柱塞泵、计量泵时打开
出口阀,停电动机,关闭入口阀;待泵冷却以后,关闭冷却水,待润滑油出口油温低于
40C 后方可停油系统。停车之后,清理试运现场并排净泵内积水,整理试运转记录并办
理相应签字。
五 管道安装
1.管道安装工程主要内容
各种规格管道安装,各种规格阀门安装,各种规格管件安装。
2.安装应遵循的规范及标准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97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98
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94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97
3.施工准备
根据设计图纸,随机技术文件以及原规范、规程、标准要求,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
条件编制专业施工技术方案,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底。
做好设计院设计图纸,依据随机技术文件提供的各种管道的材料参数及运行技术参
数,对已确定的设计图纸及拟采用的施工方法进行核实,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技术要求。
根据各种管道的材质及工作介质的不同,确定满足要求的焊接方法,及管材、管件、
阀件的脱脂方法。
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及施工进度要求,安排好劳力、吊装设备、特殊焊接设备
及其它设备的使用计划、外协加工成品及半成品的进场计划,保证连续施工的要求。
4.主要施工方法
4.1 管道安装的一般规定
管道安装应与土建及其它专业密切配合,对有关的建筑结构、支架、预埋件、预留
孔、沟槽垫层及土方工程等质量,应按设计和相关的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合格后方可进行管道安装。
与管道连接的设备找正调平和,固定完毕。
必须在管道安装前完成的有关工序如清洗、脱脂、内部防腐等已进行完毕并验收合
格。
管材、管件及阀门等已按设计要求检验合格,且具备有关的技术证件并核对无误,
内部已清理干净。不存杂物。
4.1.1 管道的坡度、坡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法兰、焊缝及其它连接件的设置应便于检修,并不得紧贴墙壁、楼板和管架上。
与设备连接的管道,安装前必须将内部清理干净,如需采用气割、电焊作业,不应
在与设备连接后进行,管道与设备连接后,不应产生因管道安装造成设备承受其它外力。
管道安装合格后,不得承受设计以外的附加栽荷。
管道经试压、吹扫合格后,应对管道与设备的接口进行复位检查。
4.2 管道安装程序:
放线→座标及标高测量→管架制安→管材、管件及阀门检验→管子及附件预制加工
→管道焊接→管道安装→管道试压→管道防腐→管道绝热。
4.3 管子、管件及阀门检验
管子、及阀门等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及材质化验单,使用前应按设计要求核对
其规格、材质、型号。
管子、管件及阀门等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裂纹、缩孔、夹渣、折迭、
重皮等缺陷,不超过壁厚负差的锈蚀或凹陷;螺纹密封面良好,精度及光洁度达到设计
要求或制造标准。
钢管外径及壁厚尺寸偏差应符合标准。
4.4 管道加工
镀锌钢管及公称直径≤50mm 碳素钢管必须用机械法切割;不锈钢管一般使用机械切
割,大口径管使用等离子切割,不锈钢管修磨时,应用专用砂轮片。
管子切口表面应平整,不得有裂纹、重皮、毛刺、凸凹、缩口、溶渣、氧化铁、铁
屑等应清除干净;切口平面倾斜偏差为管子直径的1%,但不得超过3mm。
4.4.1 管道支、吊架制作
管道支、吊架的形式、材质、加工尺寸、精度及应符合设计要求。
管道 支、吊架不得有漏焊、欠焊、裂纹、咬肉等缺陷,焊接变形应予以矫正。
制作合格的支、吊架应按规定进行防腐处理。
4.4.2 管道预制:
管道预制必须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合理分段安排,安装时的焊口设置必须合适,法兰
连接留一头活口。
每段管的长度应考虑运输和安装方便。
预制完的管段应将其内部清理干净,并将管口封闭。